汤一介哲学精华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为什么研究孔子和儒学

为什么我们今天特别要研究孔子和儒家的思想?因为它是跟我们整个民族性格、民族历史的发展以及当前中华民族的复兴联系在一起的。孔子儒家思想的出发点和中国其他派别不一样,他们了解文化的传承,自觉地继承着夏、商、周三代的文化。它在历史上曾一直居于中国文化的主流地位,影响着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儒学的复兴与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分不开的。

目前,对孔子儒家思想有很多不同说法。有学者认为,应该把儒学变成儒教,我们应该成为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有学者认为,儒学在五四运动中就已经被否定了,现在再把它拿起来是不是复古啊?现代新儒家对儒学研究有很多贡献,对儒学的复兴有一定帮助,但是对他们的有些问题大家也有所质疑。

我们今天研究儒学,到底要研究儒学的什么东西?我自己的想法是,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政治化的儒学,也就是从政统的角度来研究儒学。历史上儒学是跟政治联系在一起的。从政治这个角度研究儒学,我们叫作政统儒学,存在比较多的问题,需要我们来研究。

一方面,历朝历代都会利用儒家的思想,儒家思想显然是适用于那个时代的,比如,三纲六纪的思想、把忠和孝绝对化的思想。儒家思想的人本主义思想比较重,是人追求的精神境界,因此容易被政治利用。君王说他推行的就是儒家的思想,就会使得政治道德化,就好像政治就是道德,所以皇帝都叫圣上,他就是圣人了,就是圣王了。儒学在历史上和政治联系在一起,常常会美化了当时的专制政治。

另一方面,把儒学政治化,变成为政治服务的工具,从这方面讲,我们要批评的地方要多一些,因为儒家是人本主义,特别注意人的道德修养,如果做不好出了问题,就可能变成泛道德主义,似乎什么问题都可以用道德解决。比如,《大学》后面有一句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对整个社会来说并不错,但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不可能都靠修身来做好,这使它容易成为一个人治的社会,不容易成为法治的社会。其实,一个合理的社会,应该是以良好的法治为基础的,再加之由有道德修养的人来管理,会更好。如果没有一套制度,全靠人,那就碰运气了。人好社会发展得就好,人不好社会发展得就不好。但从历史上看,人常常是不好的。其实对儒家来说,还有一个“礼”的问题。“礼”曾对中国起了很大作用,它带有社会制度的性质。因此,我们也许可以说,历史上的中国社会是一个“礼法合治”的社会。我的一个博士后正在研究这个问题。

二是从道统的角度来讲。到了宋朝,特别讲究道统。一种学说,如果没有传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有影响的学派。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果道统意识大强,就不一定起积极作用。我们从郭店楚简的材料看,从孔子起到现在,儒家的思想还是比较开放的,包容性是比较强的。比如,关于人性的讨论就有五派,而且对“情”的问题也讨论得非常多。孟子主张人性善,对儒学有贡献,但是孟子也有点问题,比方说他拒杨墨。杨墨学说可以讨论,这没有问题,但是他批评得过分了,说杨墨无父无君,就像给他扣了个大帽子,那就不好了。再比如韩愈排佛,他认为佛教不如圣儒讲得好,这也可以讨论,但是他要让所有的和尚都还俗,把所有的佛经都烧掉,把所有的寺庙都毁掉,这就过分了。一种学说一旦成为一个学派,如果包容性很强,这个学派就会很强大。如果对其他学派排斥得过分,就不利于文化的发展。从历史上看,对主流文化的冲击反而会推进它的发展。在汉代,王充写出《论衡》,批判天人感应学说,对主流思想有所冲击,但它恰恰是合理的。再后来,李贽对儒家的批判也很激烈。王安石对“经书”的解释,也是新的解释。但是,从今天来看,儒家还是一个儒家,有时候,异端思想反而会推进思想的发展。

从道统的角度看,儒学有时排他性过强,这是应该克服的。应该有更宽阔的容纳不同思想的勇气。海纳百川,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三是从学统的角度来讲。我们对儒家思想应该更多地发挥它的学术思想,研究它到底有哪些好东西,对它进行现代化的诠释,让它适应社会的发展,把它推向前进。

如果从学术的传承来考虑儒学,也许它的价值会多一些,它会为我们提供比较多的、有价值的思想资源。所以我想,可能需要从这个方面来多考虑一下。怎么考虑?从哪些方面考虑?就它的思想来说,已经很丰富了,我们能不能抓住一些重要的东西,就是说,我们要有问题意识,思考我们的社会甚至当今人类社会到底存在一些什么问题,儒家思想有哪些重要的思想资源可以为我们所用。当然,我们提出的问题应该是一个真问题,不是我们想象出来的。

建设和谐社会的提出,对国家、民族来说是好事,包括学者都觉得好。儒家曾提出和谐社会的理想蓝图,天下为公,选贤与能,鳏寡孤独,皆有所养、所用。中国自古至今都有这么一个理想。

在我们国家提出建设和谐社会之际,费孝通先生提出了“文化自觉”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有一个文化上的自觉。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们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源,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为此,我们必须要问,要建设和谐社会,从我国自身的社会说,会遇到什么问题?从当前全人类的社会说,又存在什么问题?

我认为,我们国家和当前世界所遇到的重大问题,可以概括为“人和自然”的矛盾;“人与人”的矛盾,这中间又可包括“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的矛盾等;“个人自我身心内外”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当然有多种途径,而从思想文化上来考虑解决上述种种矛盾,从每个民族自身的文化传统中找资源,无疑是重要的方面。我认为,我国儒家的“天人合一”(合天人)的观念可以为解决“人和自然”的矛盾提供某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人我合一”(同人我)的观念可以为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提供某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身心合一”(一内外)的观念对调节自我身心内外的矛盾可以提供某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

当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现在我们研究国学、儒学存在一个问题,我们比较多地强调,我们有什么不同于西方的好的东西,但较少地考虑有没有一些东西并不是我们特有的,而是别的民族也有的。比如,儒家有中庸思想,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也曾用了“中”(mean)字来讲他的思想。所以,除了要研究我们中国的特殊贡献,还要研究各民族共有的东西。这样就可以避免认为我们的东西都比人家好,其实,我们的好东西有些人家也有,而别人有些好东西我们没有,那就要学习人家好的东西。每个民族都有可以贡献于人类社会的好的东西,因此要互相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平等对话。

本文节选自《我们在面对一个怎样的孔子》;原文原刊于《中国教育报》,2010-01-10;现标题为编辑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