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先兆流产
其中先兆流产即中医“胎漏”“胎动不安”,主要表现为,停经一段时间后有早孕反应,以后有阴道流血,量少,色红,持续时间数日或数周,无腹痛或有轻微下腹疼痛,伴腰痛及下坠感。妇科检查子宫颈口闭合,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符合,经过治疗及休息后,如胎儿存活,一般仍可继续妊娠。连续2次以上自然流产者称为复发性流产,每次流产往往发生于同一妊娠月份,其流产过程与一般流产相同,中医称为“滑胎”。流产不仅影响妇女健康,还可能造成继发不孕,甚至可因急性出血或严重感染而威胁妇女生命。因此,当妊娠早期出现先兆流产症状时,可采用中医药外治配合中西药物治疗,提高保胎成功率,尽可能避免流产发展为难免流产和习惯性流产。
1.针灸
取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太溪、太冲、三阴交、足三里、关元、气海、公孙、丰隆、阴陵泉、百会、四神聪、大椎。
操作:取补法,缓缓进针,进针宜深。
方解:肺俞、心俞散发心肺之热,共同调节心肺气机,输布经血;膈俞活血化瘀,养血生血,健脾补心;肝俞滋阴养血、调畅气机;脾俞健脾益气生血;肾俞补肾中元气;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共用,对心、肝、脾、肺、肾五脏有共同的调理作用;膈俞又为血会,对全身的血液运行起到调节作用。八髎调理冲任;太溪滋阴益肾,壮阳强腰;太冲疏肝行气,调理肝之气血;三阴交健脾益气、调补肝肾;足三里调理脾胃、补中益气;三阴交、阴陵泉健脾益气、调补肝肾,两穴相配,有温中运脾的作用;百会能升举阳气,配合气海起到提升固气而安胎的作用;公孙、丰隆健脾化痰;四神聪醒脑开窍、安神定志;大椎通督行气。刺法适用于复发性流产后调理使用。
2.穴位贴敷
(1)处方一
方药:菟丝子15克,桑寄生15克,川续断15克,炒杜仲15克,炒补骨脂15克,艾叶炭15克,苎麻根15克。
取穴:脐部、足三里。
操作:上药共研为细末,过筛。取药末适量,以水调膏,纱布包裹,备用。先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或用乙醇棉球擦净,再敷药,之后用纱布或油纸覆盖其上,再用胶布固定。也可用专供贴敷穴位的特制敷料进行贴敷,每天1次,每次20~30分钟为宜。
方解:方中菟丝子补肾益精安胎;桑寄生、续断固肾壮腰以系胎;炒杜仲、炒补骨脂温肾助阳,纳气安胎;艾叶炭养血止血安胎;苎麻根安胎止血。全方重在补益肾气,固摄冲任,肾气足则冲任固而胎自安。用于肾虚型先兆流产。
(2)处方二
方药:党参20克,白术15克,熟地黄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砂仁10克,艾叶炭15克。
取穴:脐部、足三里。
操作:上药共研为细末,过筛。取药末适量,以水调膏,纱布包裹,备用。先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或用乙醇棉球擦净,再敷药,之后用纱布或油纸覆盖其上,再用胶布固定。也可用专供贴敷穴位的特制敷料进行贴敷,每天1次,每次20~30分钟为宜。
方解:方中党参、白术、炙甘草补中益气,固摄冲任;熟地黄、白芍补血以濡养胎元;艾叶炭养血止血安胎;砂仁理气安胎,且使补而不滞。全方有益气养血,固冲止血之效。适用于气虚型先兆流产。
(3)处方三
方药:阿胶15克,艾叶10克,生地黄15克,白芍10克,当归15克,杜仲15克,白术15克,黑栀子10克,侧柏叶10克,黄芩10克。
取穴:脐部、足三里。
操作:上药共研为细末,过筛。取药末适量,以水调膏,纱布包裹,备用。先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或用乙醇棉球擦净,再敷药,之后用纱布或油纸覆盖其上,再用胶布固定。也可用专供贴敷穴位的特制敷料进行贴敷,每天1次,每次20~30分钟为宜。
方解:方中黑栀子、侧柏叶、黄芩清热止血安胎;生地黄、白芍养血凉血安胎;杜仲、白术补肾健脾以固胎;阿胶、艾叶养血止血安胎。全方有清热凉血,止血安胎之效。用治血热型各类先兆流产。
3.灸法
(1)处方一
取穴:隐白、足三里。
操作:每穴隔姜灸3壮,使局部微红,不发泡。每日1次,每次15分钟,20日为一疗程。适用于先兆流产有阴道流血者。
方解:隐白为妇科血证要穴,功能调血统血,扶脾温脾;足三里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灸治此两穴可起到健脾益气、止血安胎之用。
(2)处方二
取穴:关元、气海、足三里、肾俞、命门、子宫。
操作:每次选取4~6穴,每穴艾条悬灸20~30分钟,使局部有明显热感为宜。每日1次。适用于习惯性流产尚未再次受孕者。
方解:关元培补肾中元气;气海益气助阳、调经固经;足三里调理脾胃、补中益气;肾俞滋阴养血补肾;命门培元补肾,强健腰脊;子宫调经理气,升提下陷。此方具有补肾益气之效,用于孕前调理或习惯性流产者最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