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国P2P网络信贷平台的风险现状
P2P兴起于欧美国家。2005年,第一家互联网P2P公司Zopa在英国设立,随后美国的Lending Club和Prosper,以及德国的Kiva等P2P平台涌现并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在欧美国家,人们长期习惯于依赖信用卡进行超前消费。P2P模式主要基于个人消费信贷,通过互联网进行P2P借贷完全符合其对借贷的便捷性、可得性和低利率的追求。由于这些国家信用消费历史较长,具有完善的信用体系和信用记录,几乎任何个体的信用状况均有据可查,这为P2P蓬勃发展奠定了安全便捷的社会基础。
2007年,P2P正式进入中国。拍拍贷是国内第一家注册成立的P2P贷款公司,随后宜信、红岭创投、翼龙贷、人人贷等互联网融资平台相继出现。但总体来看,2007~2010年,P2P在我国尚处于萌芽阶段,平台数量少,交易规模增长缓慢。进入2011年后,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金融脱媒及民间借贷的火爆,P2P网络信贷开始呈现出爆发性增长,大量的P2P贷款平台开始涌现,从2011年的50家增长至2014年末的1575家。[2]截至2014年底,我国网贷累计成交量超过3829亿元,其中2014年网贷行业成交量以月均10.99%的速度增加,全年累计成交量高达2528亿元,是2013年的2.39倍。在网贷平台数量和成交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参与网贷的投资人和借款人的数量也增长得很快,投资人从2013年的25万人升至2014年的116万人,借款人数量也从2013年的15万人升至2014年的63万人。
在平台数量、交易量和人气蹿升的同时,由于低准入门槛、监管缺失及平台经营者对风险的管理不当,自2011年以来就陆续出现平台倒闭、跑路等问题,给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有76家P2P平台出现问题,投资人损失惨重。2014年以来,问题平台的数量进一步增加。2014年总计有275家P2P平台出现了问题,仅12月就有92家平台出现问题[3],其中“提现困难、诈骗、跑路”等成为问题平台产生的主要原因。
许多分析指出,问题平台频现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经济疲软,借款人资金紧张,无力按期还款,在行业负面报道的影响下,投资人将资金撤出市场;第二,年底股市一路上涨,投资者将资金转投股市,造成P2P平台回款难、业务增速慢,甚至出现部分平台无力兑付的情况;第三,缺乏监管和不规范的运作致使平台承担了大量风险,造成流动性短缺,一旦发生负面消息,容易导致挤兑现象。
目前大部分倒闭的平台都具有一些共性,如为了短期内吸引投资者扩大规模,平台报出的投资项目预期收益率奇高;部分问题P2P平台之间存在互相拆借的情况,这让平台之间的风险存在较高关联度,风险很容易在平台间扩散;有的平台是自融模式,也就是平台所有者设立平台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其他项目融资,将平台作为一个银行信贷的替代资金渠道;投资者联合行动导致的提现压力和风险过度集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