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跟时代走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这次会议为起点。
田源
从我上大学到1983年毕业去经贸部国际贸易研究所工作,正赶上改革开放拉开序幕的那几年。中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是从农村拉开的,1978年到1980年这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村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当年中共中央农村研究室出了四个年轻人——翁永曦、王岐山、朱嘉明、黄江南,并称“改革四君子”。农村改革开展起来以后,中国紧接着就进入城市改革进程。1984年莫干山会议召开,年轻人崛起,形成了一个“中青年”大群体。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开展起来后,北京的经济圈学界氛围很活跃,以田源、卢健为代表的武汉大学毕业生是活跃力量中的一支。田源是国务院发展中心年轻的学者和局长,30岁出头就是价格组组长,国务院发展中心党组成员、常务干事,相当于部长助理的级别。卢健当时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处长,经常可以见到中央领导。田源和卢健是武汉大学在经济改革领域,特别是中青年群体里有影响力的人物,成了武汉大学的旗帜,团结了很多人,一批批同学都往他们这里聚,由他们给推荐工作,也得到了很多帮助。我思想活跃,活动能力强,来北京后很快成为武汉大学经济系毕业生在北京圈里的重要一员,和田源、卢健结下很深的缘分。
卢健
我在经贸所搞国际贸易研究,属于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对外开放领域,当时这一领域的机构还有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苏东研究所、拉美研究所,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安全部的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银行的国际金融研究所。搞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人是很大一个圈子,当时成立了中青年学会,我是常务理事,还是对外开放改革理事会常务理事,那几年我也写了很多文章。
《青年论坛》1984年创刊号封面
20世纪80年代思想活跃,有很多刊物和报纸成了年轻的活跃分子的思想阵地,影响很大。1984年胡耀邦总书记要整顿党风,中央派出很多整党工作指导小组到各个省,胡德平作为中央整党指导工作委员会的特派员到了湖北省。胡德平思想很活跃,把武汉一帮年轻人聚到身边,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我在武汉大学的同学和校友。他们办了一个刊物叫《青年论坛》,涵盖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等领域,是一个综合性学术刊物,成为当时的一面旗帜。社长叫王一鸣,是我的同班同学,总编辑叫李明华,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青年论坛》的崛起影响很大,首发刊登了胡德平写的文章《为自由鸣炮》,后来被《人民日报》转载。我是《青年论坛》驻北京记者站站长,站里还有胡平、高伐林、季思聪等。胡平当年写了《论言论自由》。他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北大哲学系研究生,胡耀邦主政的时候他和北大物理系的本科生王军涛选上了海淀区人大代表。那个时候改革开放的思想阵地还有北京的《经济学周报》和上海的《世界经济导报》,二者影响很大,这些有思想的人都在这里发表文章,我也曾在《世界经济导报》发了整版文章。
《史记》中说:“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意思是人要顺应天道,不违背自然规律,才能健康成长。社会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孙中山先生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自己的座右铭,推行民主政治也强调“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创业大潮不仅催人奋进,更不可阻挡,它推动历史向前的声势恢宏浩大,顺势而为、积极做事的人就可能成功,逆势而为、反其道行之的人则必然被这个潮流淹没和吞噬。我从学经济到办企业,参与国内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也是顺应时代潮流。
作者亲自撰写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新闻《我评出百家最大工业企业》,及其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