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94.降眼压药的分类和作用机制是什么?
目前降眼压的药物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促进房水流出的降眼压药物
1)拟胆碱能药物(如缩瞳剂毛果芸香碱、卡巴胆碱),作用机制为能直接兴奋虹膜括约肌,缩小瞳孔和增强虹膜张力,解除周边虹膜对小梁网的堵塞,使房角重新开放而促进房水流出。
2)前列腺素类药物(如贝美前列素、拉坦前列素、曲伏前列素和他氟前列素),作用机制为不影响房水的生成,主要通过影响葡萄膜—巩膜途径及增加小梁网流出途径促进房水外流而降低眼压,目前,对无前列腺素类药物(PGA)使用禁忌的患者,PGA 应作为一线降眼压药物。
(2)减少房水生成的降眼压药物
1)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
非选择性β受体拮抗剂如噻吗洛尔、左布诺洛尔、卡替洛尔等和选择性β 1 受体拮抗剂如倍他洛尔。作用机制为主要通过抑制睫状体上皮细胞房水分泌功能、减少睫状体房水产生而发挥降眼压作用;非选择性β受体拮抗剂作为替代前列腺素类药物的首选。
2)碳酸酐酶抑制剂(CAIs):
局部滴眼液有布林佐胺,口服药有乙酰唑胺、醋甲唑胺,作用机制为通过抑制睫状体碳酸酐酶同工酶II 来减少房水生成而使眼压下降。一般于点药1小时后,眼压明显下降,2小时出现降压峰值,可持续6~8小时。其降眼压作用较噻吗洛尔稍弱。
(3)通过促进房水流出和减少房水生成两种途径降眼压药物
局部使用的α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如溴莫尼定,具有高度的α 2 受体选择性,作用机制为通过激活睫状体内的α 2 受体,抑制环磷酸腺苷(cAMP)生成,使房水生成减少,同时还可增加葡萄膜与巩膜房水外流从而降低眼压。对巩膜静脉压同样有影响。降眼压效果显著而持久,与噻吗洛尔相当,并有潜在神经保护作用,主要用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治疗。
(4)复方降眼压制剂
1)非脂溶性复方制剂:
如β受体拮抗剂与α 受体激动剂、碳酸酐酶抑制剂(CAIs)或者是毛果芸香碱组合而成的一类复方制剂。
2)脂溶性复方制剂:
有效成分包括一种前列腺素(PG)类药物(贝美前列素、拉坦前列素、曲伏前列素中一种)和β受体拮抗剂如噻吗洛尔。这类制剂的降眼压能力和在控制昼夜眼压曲线方面优于单一品种。复方降眼压制剂并不是治疗的一线用药,但其优点在于提高了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5)高渗剂(如20%甘露醇注射液、异山梨醇口服液、甘油果糖等)
高渗剂作用机制为通过增加血浆渗透压,将液体从眼内特别是玻璃体内通过渗透作用排入血液,使晶体位置向后移动,从而加深前房并开放房角以降低眼压。使用此类药物时,患者液体的摄入及血压等都应受到严格的控制。一般1小时可达药物的最大效应,并可维持长达6小时。特点为降低眼压效果显著,且能迅速将眼压降至安全水平,所以对于某些病情难以控制的患者以及患者的术前准备中还是很有效的。但是一般情况下只有以上降眼压药难以控制时才选择高渗剂紧急降眼压,而且不宜长时间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