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序
艺家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在国内从事了13年成人和儿童心理咨询工作。我知道她深谙中国孩子和家长的困境:她有亲历的在中国和英国的养育经验,且是新鲜出炉的——她的一儿一女,刚刚走过本书聚焦的0~10岁年龄阶段;我相信她的分享会十分接地气。她是靠谱且不断进取的,虽然半路出家从事心理工作,但她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每一步都走得扎扎实实,令我钦佩。尤其令我难以置信但尤为赞赏的是,在她人近中年、事业有成之时,却果断到心理治疗的发源地欧洲留学。硕士项目完成之后,还不过瘾,竟“敢”带着一双儿女远涉重洋开启全家在英国的学习生活之旅,攻读实打实难啃的伦敦大学学院(UCL)儿童青少年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博士项目。就在此时,面对如此繁重的学业和家庭压力,她竟然又抽空写就了这本书。
所以,当我受邀为她的新书写推荐语时,一不小心写成了推荐序。
正如艺家在书中所言:坏情绪其实是心智成长的契机。在为人父母的道路上,最有可能和孩子实现共同成长的领域恰恰出现在那些与坏情绪有关的时刻。当孩子们的坏情绪出现时,养育者能带着温和的好奇,倾听到坏情绪的“弦外之音”,同时真实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需求与局限,这也许才是让孩子从坏情绪中实现成长的金钥匙。因为每个孩子都有着独一无二的特性,自然也没有绝对正确的标准答案。养育者才是自己孩子真正的专家。
我推荐这本书给那些与儿童一起生活或工作的人,包括但不限于父母、祖父母、保姆、老师、医生、心理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主要基于以下两点理由:
其一,专业性和适应性。
养育孩子并不容易,需要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并基于中国文化。该书为坏情绪说了不少科学的和基于中国文化的好话,也给出了非常多真实有趣、颇具艺术性的理解和应对之道。我相信读者开始也许会有烧脑、难以置信的感觉,但我更相信读者会慢慢体会到其中的妙处的。近年来,心理学译著在国内出版得越来越多,但其实不容易解决中国历史和文化语境下家庭独有的困境。我特别高兴看到中国本土出生长大并接受欧洲科班训练,且亲历一双儿女养育历程的艺家撰写出这本专业性值得信任的育儿书。
其二,预防为主的理念。
艺家在书中说到自己最大的心愿“也许是希望有一台时光机,让我可以穿越到不同年龄段来访者们的童年早期,去为他们的养育者们做些什么”,我深以为然。作为儿童精神科医生、家庭治疗师,我面对太多家庭的信任和求助,却没有时间及时给予全面、周到的帮助,对此我常怀内疚和自责。但我也深知,一个人的力量实在太渺小了,作为一位医生,无论如何我也不可能做到满足所有家庭的求助。相信这本书会让更多的孩子和大人增强“心理免疫力”,使得他们在日益复杂的真实世界中,不会被心理健康问题羁绊住发展的脚步。
在想要“修理孩子”“汲取干货”氛围满满的今天,这本书不去迎合父母,而是引领父母直面真正的问题,是不讨喜的,但却能提供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
艺家的文字就像她说的话一样,娓娓道来,仿佛邻家姐姐在跟你聊天,并在不知不觉间深刻影响到你。不信,你就读读看好了。
林红 医学博士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童精神科医生,家庭治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