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的英美新批评开始,“细读”(close reading)作为文学批评的根本法则席卷了西方的文学研究世界进而影响到中国,这种方法一直延续到解构主义。细读以文本为对象固然打破了传统的作者中心论,但也正因此将文学研究限制在一个封闭的体系中,并且批评家往往囿于追索文本的形而上的意义。实事求是地说,莫莱蒂并没有因此抛弃和否定细读法,他把文体和形式作为资本主义文明的象征,分析了一系列经典小说、戏剧、史诗的意义。不过,莫莱蒂广受关注并非缘于其细读成果,而是远距离阅读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