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海道人
汉北海营陵有道人,能令人与已死人相见。其同郡人,妇死已数年,闻而往见之,曰:“愿令我一见亡妇,死不恨[1]矣。”道人曰:“卿可往见之。若[2]闻鼓声,即出,勿留。”乃语[3]其相见之术。俄而[4]得见之。于是与妇言语,悲喜恩情如生[5]。良久,闻鼓声,恨恨不能得住[6]。当出户时,忽掩[7]其衣裾[8]户间,掣[9]绝[10]而去。至后岁余,此人身亡。家葬之,开冢,见妇棺盖下有衣裾。
——出《搜神记》
注释
[1] 恨,遗憾。
[2] 若,如果。
[3] 语,告诉。
[4] 俄而,不久。
[5] 生,生人、活人。亦可理解为活着的时候。
[6] 住,停下来。
[7] 掩,藏身。
[8] 裾,音“jū”,指衣服的前襟。
[9] 掣,音“chè”,用手拉,拽。
[10] 绝,消失。
评析
古代科学不昌明,人们不知道人死了究竟到哪里去了,他们非常想知道个究竟。但他们又想不出其他的办法,于是,从自己中间寻找沟通生者与死者的代言人就成了原始初民们最常使用的方法。但究竟哪些是代言人呢?那就是在早期世界各国都存在的巫师。巫师除了具有常人的能力外,更具备常人不具备的沟通他界的能力:舞蹈比划和魔咒。其中女的叫巫、男的叫觋。正因为巫师具有这些神奇的能力,所以在古代中国社会,巫师们才拥有很大的权利。巫师能够解决人类在自身能力没法达到或预测的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的逐渐发达,巫师的地位越来越不被重视。在中国社会,尤其是到了东汉社会,就出现了所谓的“道教”,信奉和推崇道教的人,就被称为“道人”或“道士”。而道士的真正由来,就是历史上的两类人,即炼丹的方士和遗留下来的巫师。加上这两类人采取种种方式自神其教,所以社会上到处充满了道士功能特异、道术神奇无比的传说。上述故事中的北海道人能令已死者和生者相见,便是其神异的能力之一。
在这篇故事中,令我们惊讶的不是其后所发生的一一如道士所嘱咐的事情,而是人们对爱情的追求,对已亡伴侣的眷恋。先人们通过他们丰富的想象,让爱的力量穿越时空,使不同世界(阳间和冥界)的人们能够相见,再叙契阔。这本身,就无异给人们插上了如鸟儿般的翅膀,千山万水、地下天上,都已不再是不能跨越的险阻。于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便有了最原始的诠释模式。继这篇《北海道人》之踵,就有了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著名的“邛崃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的精彩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