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为什么弱制度会产生强治理?
制度治理作为全球治理的主要形式已成为普遍共识。全球治理本质上是全球各方合作应对共同挑战,制度正是协调各方行动的主要工具。国际社会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制度来促进合作,但是国际环境影响了制度类型的选择及其产生的治理效果。只有与环境契合的制度类型,才能推动治理不断改善。因此,制度有效性的分析就是阐述制度设计与环境的契合性。
本书将从对国际环境的分析开始论证,即当前国际环境日益呈现出权力均衡的异质性特征。一方面,伴随着国际社会中的权力转移和流散两个趋势,多元文明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另一方面,全球治理日益从霸权治理和大国主导的“少边治理”转向“去中心化”治理。国际环境的变革为全球治理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什么样的制度更契合当前的国际环境呢?各议题的治理进程显示,战后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建立的一系列强制度正面临严重的“制度困境”;相反,一些全球各方共同参与确立的弱制度却推动相关议题出现了持续进展。依据传统观点,强制度比弱制度能够更好地促进治理,各国谋求建立强制度。但是,为什么弱制度在当前国际背景下反而表现出了更强的相对有效性呢?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必须对弱制度和强治理作出清晰界定。
这一章将首先对国际环境与全球治理模式出现的变化作出阐释。随后,通过对全球治理相关议题的梳理,明确强制度与弱制度主导的有关议题领域存在的治理差异。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界定制度强度与治理强度的指标,并对弱制度与强治理进行了界定。最后,归纳了本章的主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