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拯内科诊法要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四诊要义

正确的治疗取决于正确的诊断,所以四诊在内科临床中十分重要,不是可有可无而已。四诊,即望、闻、问、切四种诊察判断方法。诊,即诊察了解;断,即分析判断。四诊是中医诊断学的核心内容,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主要理论依据和技能方法。

四诊之中,如望诊者,主要察看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象及排泄物等,发现异常表现,即可获知病情。在内科中尤为重要,凡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一望即知病之轻重缓急,故而称“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诊者,主要通过听患者的语言、呼吸等声音和嗅患者的异常气味,以判病情,在内科临床中常可获知病之寒热缓急,在里在表。问诊者,是询问患者有关疾病的情况,患者自觉不适的各种症状,从而了解患者的多种病态感觉和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诊病等情况。在诊察中,问诊非常重要。切诊者,是通过切脉和触按患者身体有关部位,测知脉象变化及有关异常征象,以了解病体的变化情况,在内科临床中亦为重要。

通过四诊所收集的病情资料,主要包括症状和体征。症状是指因病而出现的痛苦和不适感;体征是指经检查而发现的病情征象,如面色苍白、舌苔白腻、脉象沉缓等。四诊是中医诊断的主要内容,其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整体观念和相互联系上。具体有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三个方面。“司外揣内”,即观察外表现象,可以推测内在变化,诚如《丹溪心法》所说的“有诸内者形诸外”。这一观点与现代“黑箱”理论颇为近似。“见微知著”,即通过微小的变化,可以测知整体的状况,这一理论与近代“生物全息”的含义相通。“以常达变”,是指通过观察比较,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从而认识事物的性质,亦认识疾病的本质。但在诊断中,必须整体审查、四诊合参、病证结合,必要时还应配合现代生化等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