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4-29 17:59:20
封面
前折页
书名页
版权页
文前辅文
作者简介
导言 论差异性与共同性作为社会整合的方式
1 距离与等级序列:在公共空间中争夺族群象征符号[1]
导论
尼泊尔国家结构中的少数族群
等级序列、差异、距离:尼泊尔中部一个多族群地方社会中的符号语言
从新视角看现存的标记符号
文化生产、改革、应对以及国际社会在其中的角色
2 经由差异的身份认同:毛里塔尼亚先前奴隶的社会整合
毛里塔尼亚奴隶制的过去与现在
奴隶的人口状况
精细区分:武士的奴隶与学者的奴隶
奴隶身份中的女性特质
社会化剥离的差异后果
差异性所具有的团结力量
构成“自由/奴役”边界的动力
接纳与整合
结语
3 国家认同与国家给予的身份认同
普遍公民权/或多或少的“现实”公民
同心圆状的身份认同
谁是国家?
4 归属的政治与身份认同转变
导言
牧民、农民和商人
多族群语境下的身份认同、所属特征以及自我认定
劳动分工以及身份认同话语
科特迪瓦北部的富尔贝人
归属的政治与社会多样性的再生产
符号、话语和表征
博博人-波瓦人当中的富尔贝人在族群身份认同上的变化
综述
5 一个非洲小镇的身份认同进程与政治史
对研究区域的简要描写
界定当基塔的社会关系和族群关系:主要的社会-经济群体
最早定居者“农耕者群体”的成员
随后移居而来的“商贩和工匠群体”的成员
公职人员和来自其他地区/国家的小企业者
富尔贝人牧民
对自身与他者的感知:在宗教与文化实践中所见
经济差异、利益冲突与互补性
当基塔跨族群关系的契约性特征
族群皈依的条件
本地行动与政治整合的复合层面
结论与展望
6 跨国实践与后苏联的集体身份认同
后苏联地区的集体认同
1990年代的期待、预言和讨论
跨国实践与后苏联空间
贸易、迁移和非正规性
社会化,仪式和文化消费
后苏联集体认同——何去何从?
7 同生共存——泰国南部多元存在的变迁
本项研究的语境
机能式谦让与宗教仇恨
宋卡湖盆地的多元宗教仪式
泰国南方佛教徒-穆斯林关系与共存模式
宋卡湖盆地的宗教糅杂主义与反宗教糅杂主义
泰国南部伊斯兰宣教运动的新面孔
国家政策以及泰国民族主义对地方知识的影响
8 双族群共存:三种情形的比较研究
阿努亚克人和努尔人:不同类型的族群性
卡姆巴人和马赛伊人:不安的共存
布里亚特人与埃文基人:族群与生态边界相遇
资源竞争的形式:斗争与抢占
劫掠的压力
聘礼、通婚和族群边界变化
9 存异而治:一项关于帝国的比较研究
印度的莫卧儿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与殖民地苏丹
卢吉勋爵与“间接统治”
结论
参考文献
后折页
封底